一个平台的红利期大约在24个月左右,现在占据粉半壁江山的带V大号比如逻辑思维、十点念书等,都是集中在这个时期推出,赶上了公众号的推广风口。
早期注册的公众号,在微信规则还不完善的环境之下享有各种福利,所以他们的天时是不可复制的。
2年的时过境迁,公众号总数从去年的580万到今年的1000万,根据微信用户6亿来估算,每60人中就有一个人运营公众号。
量变致使质变,过去风光旖旎的公众号进入了下半场疲软环节。
贫富差距两极化紧急假如说上半场还是平分秋色或者是角逐市场的局面,那样下半场已经呈现贫富差距两极化。
①以深耕内容为主的自媒体估值过千万、过亿的已有不少,(罗辑思维:估值13.2亿)、(一条视频:
1亿)、(餐饮老板内参:
1亿)、(十点念书:3000)等。
②那些错过了红利期,错过了粉野蛮成长,没钱没资源的草根账号,凭着着一腔热血坚持到目前。
却发现阅读量在降低,粉在撤离,做活动发红包抽奖的影响力大不如前,账号的活跃度在垂死挣扎。
内容创业年代到来2015年,是内容创业人士大放异彩的一年。
微信对原创内容的保护开启了内容创造的分界线。
拥有原创能力的账号凭着内容引燃,成功吸引了一大波忠实粉。
然而更多的,却是为了追求10万+的阅读,借助哗众取宠的标题提升点击量,各种抄袭蔚然成风,致使公众号内容同质化紧急。
优质的内容在城内,城外的人用不了;鱼龙混杂的内容在城外泛滥。
微信区别了原创与伪原创,但没区别内容的优质与否。
其实也有不少草根账号输出了优质的内容,只不过由于没拿到微信的原创特权。
不少人在搜集文章素材的时候是非常盲目的,非常局限的。
80%的运营者是通过自己关注的公众号来获得内容,但在1000万+这个市场里,他们所能获得的内容只不过冰山一角。
对于没原创能力的草根账号来讲,其实可以借用第三方平台,走上网络红人公众号的道路。
毕竟不少自媒体人是一个人一支笔行天下,一个人的单打独斗的精力毕竟有限。
第三方平台类似微小宝公众号助手,都有提供文章资源和定时群发等功能,凭着技术抓取10万+的优质文章,保证了文章的水平。
这就意味着你能看到每篇文章产生的价值,你每一次发的文章都有引燃话题的可能性。
内容变现三种方法任何创业离得远远的了商业模式就注定是活不下去的,内容创业年代有什么变现模式呢?广告:广告是最容易见到的变现方法,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能凭着广告植入获得收入。
基于广点通的社会化推广、新产品发布几各种软广植入电子商务:逻辑思维的卖书,吴晓波频道的吴酒 ,与去年很热门的公众号cps分销模式,都带动了自媒体走上电子商务化这条路服务:相比上面两个张经常见到的变现模式,供应服务看上去愈加体面,但需要较强的专业能力。
比如新榜,借助自己的资源,为用户提供数据剖析报告,品牌指数和影响力剖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