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加盟  中小企业推广  建材  服装  餐饮  互联网  企业营销  创业项目  网络推广  互联网创业找项目 
 
瓷爱品牌招商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讯 » 创业宝典 » 正文

他39岁失业,现在财富是特朗普8倍,还当了12年纽约市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05  作者:365加盟网  浏览次数:928
核心提示:2016年初,角逐总统大选的特朗普得到一个坏消息:迈克尔布隆伯格(MichaelBloomberg)正考虑竞选总统。...

2016年初,角逐总统大选的特朗普得到一个坏消息:迈克尔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正考虑竞选总统。

特朗普的口头禅是我真的非常有钱,布隆伯格的财富则是特朗普的8倍,其2016年的净资产高达400亿美金(折合2600多亿人民币),位列全球第八大有钱人,而且是白手起家。

更令特朗普紧张的是,布隆伯格还当过12年纽约市长,并把60亿USD赤字变成36亿USD盈余,甚至还将市民的平均寿命增加了2.2年。

1、不抱怨,去改变布隆伯格受妈妈的影响非常深。

大一那年,布隆伯格的爸爸病逝。

妈妈原是一名家庭主妇,面对变故,她没抱怨,而是自学各种技能,外出工作,供布隆伯格和妹妹继续念书。

布隆伯格说自己继承了妈妈的处世态度:尽你最大努力做你能做的事,然后继续做下一件事。

后来他一直以这种态度应付生活起伏。

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后,布隆伯格进入华尔街的所罗门兄弟公司。

彼时,所罗门还是一家小型投行,布隆伯格是该公司唯一的哈佛毕业生,但却被安排到一个没空调的地下室,数债券和股票凭证。

布隆伯格不认可这种安排,却没抱怨,他努力干好这份奴隶一样的苦差事。

3个月后,他被晋升到购销部,年底又被安排到买卖大厅,成了一名薪水不低的真的员工。

第七年,布隆伯格已成为公司合作伙伴,领导整个股票部门。

但接手股票部门六年后,布隆伯格却被撤职,调去管最冷清的计算机部。

这依旧没改变布隆伯格的工作态度,集合计算机部和当时的市场情况,他提出了一个开发金融信息终端机的设想,改变华尔街当时靠人工更新信息的局面,为此不断向老板谏言。

但老板没采纳他的建议,而是将公司与一家上市公司合并,废除合作伙伴制,并解雇了他。

布隆伯格在所罗门工作了15年,每周工作6天,天天12个小时,从未想过跳槽,他一直看长远,看大局,处处维护公司,最后却被一脚踢开。

那一年,布隆伯格39岁。

面对巨大的变故,布隆伯格依旧积极乐观,探寻新机会。

是年十月,他创办彭博公司,生产自己在所罗门心心念念的金融信息终端机。

后来该项目获得巨大成功,成为彭博的支柱业务,现在一年营收超越70亿USD。

不抱怨,去改变,让布隆伯格不断走向成功。

他说:生活是一种妥协,但我从不向后看。

2、不做长远计划布隆伯格常常强调自己之所以成功,是由于从来不做长远计划。

对于他而言,创业本身就是计划外产物。

他没提前多少年计划过自己会靠终端机挖到第一桶金,也没提前计划过要进入新闻业,更没提前计划过要当纽约市长。

但他统统都做到了,而且做得好。

布隆伯格不觉得生活是可以计划出来的,创业特别不是。

他举例说自己有一次参加一个潜在角逐对手的展示会,其CEO通过幻灯片展示其运输部,幻灯片做得非常棒,每个细节都非常逼真,但这家公司连商品都没,后来也没做出来。

那时候风险投资兴起,这种由风险投资主导的计划型创业到处都是,风投们需要创业人士构思完整的商业模式,把商品、市场、营收计划得清了解楚,试图从开头决定最后一步。

布隆伯格感觉这种创业非常荒唐,由于创业人士并不确切地了解商品最后是什么样子,哪个会购买,价格定多少适合,与整个事情发生的顺序。

计划型创业人士觉得成功的重点在于预测将来,布隆伯格则觉得预测将来是不可能的,创业人士也无需预测将来。

他以自己为例:做金融信息终端机时,华尔街已经产生了结束人工更新信息的诉求,只不过还没人做出一个好的机器;后来进军新闻业时,欧美社会也产生了对于金融财经资讯的需要,也是无人提供好的内容。

布隆伯格不预测将来,但他发现未被满足的需要,并且因此成功。

他说,我或我的公司获得的每个重大进展,都是渐进性的而不是革命性的,是集腋成裘,而不是撞了大运。

与计划相比,他更看重积累,平常努力工作,尽量地多玩几把牌,充分积累所有资源,让自己有能力挨近机会。

当机会到来时,他则以充分的灵活性应付。

他会在现实的基础上拟定三个月、六个月、一年的短期计划,但不会被这类计划绑住手脚,彭博的进步道路就是被这么调整出来的。

当职员问:老板,大家到底会走到什么地方?他回答:哥伦布也不了解他会走到哪儿。

重点在于,大家正在前进。

3、你不可以靠大路货赚钱决定创业时,布隆伯格给自己定下一条原则:不走一般路。

他不要做那些其他人能做我也能做的商品,而要做那些不可替代的商品,这种商品还要有广泛的需要。

他常说,有限的供给和巨大的需要意味着高价格,你不可能靠大路货赚钱。

彭博的两大商品终端机和彭博社,都是这一原则的产物。

80年代,债券成为华尔街增长最快的金融商品,但在彭博终端机出现以前,债券信息基本使用人工方法更新,效率非常慢,而且非常依靠具备利害关系的券商。

当时,较为一流的电子价格机器是道琼斯的德励系统,但这套系统显示的信息有限,还常常死机,离用户期待甚远。

布隆伯格决心改变这种局面。

凭着在金融和软件范围的优势,他研发出一种能实时显示多种债券信息,且信源独立的终端机,通过该终端机,用户可以一清二楚地知道什么债券实惠、什么贵。

这广受用户好评,连对手道琼斯都在其媒体《华尔街日报》上发文赞扬彭博终端机。

强大的商品优势让彭博终端机征服了一个又一个高档用户,包含华尔街机构、英格兰银行、罗马教廷、世界银行、美联储和各国央行,而这类高档用户又带动了中端用户的订单。

进军新闻业时,布隆伯格还是采取这种直奔第一的产品营销策略。

冷战结束后,经济进步成为年代主旋律,欧美民众对于金融新闻产生了巨大需要,而当时的媒体人还沉浸在冷战时期的收获中,对于金融新闻既无知又蔑视,布隆伯格则从中看到商业机会。

1990年,他请一名原《华尔街日报》的金融记者创立彭博社,开始向民众提供准时准确、剖析深刻、文笔精彩的金融财经内容。

没几年,彭博社就在金融财经范围异军突起,匹敌百年大报《华尔街日报》和路透社,后来又进步了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平台,现在更已成为全球最大财经资讯社。

4、与强者结盟,向强者低头无论是做终端机还是做彭博社,布隆伯格刚开始都处于弱势地位,他之所以不断反超强者,非常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角逐方案。

要想成功,光有好商品还不可以,还要适合地处置与强者的关系,布隆伯格的方案是借用强者做大,同时防止引起强者的警觉。

彭博终端机就是靠与强者结盟做大的,强者的名字叫美林。

布隆伯格通过咨询业务结识美林,并向美林管理层营销推广我们的终端机构想。

美林当时也想做这种机器,但自己开发太慢,布隆伯格说他可以6个月做出来,而且商品出来再付钱。

布隆伯格不但从美林那里获得了订单,还获得了要紧信息来源。

当时美林运作着数千亿USD资金,天天向几十万投资者销售证券,其学会的价格信息全方位且权威。

通过这种捆绑进步,彭博终端机获得了巨大角逐优势和信用背书,为打开市场奠定了基础。

与美林结盟的同时,布隆伯格还向道琼斯低头。

彭博终端机与道琼斯的德励系统是竞品,为消除道琼斯的敌意,布隆伯格向道琼斯下大单,彭博终端机的用户也为道琼斯持续贡献营收。

彭博社与道琼斯的《华尔街日报》也是竞品,为不激怒他们,布隆伯格决定停止从《华尔街日报》挖人,全力与道琼斯维持友好,绝不主动挑衅。

低调并非大家一贯的作风,但在某个阶段,大家这么做了。

布隆伯格说,韬光养晦的终点则是他们想打压你,但已经来不及了。

5、探寻最棒的游泳者做终端机时,布隆伯格喜欢自己动手做事,弄脏双手。

在这个范围,无人比他更懂行,他是比较合适的管理者。

但到创办彭博社时,事情发生了变化,他不懂新闻业,需要探寻很多新闻业内行代他管理。

探寻这类内行时,布隆伯格仍然不做计划,而是相信市场的选择。

譬如,彭博社的第一个项目彭博新闻的负责人就是市场选择的。

马修温克勒原是《华尔街日报》的金融记者,他非常早就开始关注彭博,并将它视为道琼斯的主要威胁。

1988年,他主动采访布隆伯格,还推进《华尔街日报》刊登了那篇赞扬彭博终端机的报道。

一年后,两人携手推出彭博新闻,温克勒从此成为推进彭博社崛起的重点人物。

更典型的例子是《彭博杂志》负责人的产生过程。

决订做杂志的那一天,布隆伯格向团队里的比尔英曼咨询有关细节,问他们有哪些想法。

令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一大早,英曼就做出了一个100页厚的《彭博杂志》样刊,那是他和老婆通宵达旦完成的。

于是,英曼成了《彭博杂志》的负责人。

彭博的大多数管理者都是这么产生的。

布隆伯格说自己不会指定一个管理者,而是把所有有兴趣的人都扔进游泳池的最深处,然后等待最棒的游泳者出现。

平常,他会察看基层职员找哪个寻求帮助和建议,然后任命如此的人。

这种市场选择的管理团队具备强大的生命力,也保障了布隆伯格出任纽约市长期间,彭博公司依旧蒸蒸日上。

布隆伯格还需要每位管理者为自己培养接班人,没接班人的不能晋升。

他一个人也会确定接班人,但不会公示,以免消弱团队内部的角逐,这非常像清朝的秘密立储规范。

6、应该善待哪个?1981年底,创业才两个月的布隆伯格遭遇第一块职员离职。

他当时招了4个人,有一个人忽然需要涨薪,我比别的人更有价值,我得到的应该比他们多。

布隆伯格回绝了那位职员,那位职员走了,后来换了好几家公司,都营业额平平,也收入平平。

不要为他感到遗憾,他没胆量参加。

别的人都冒了风险,只有这类人才有资格享受胜利的果实。

布隆伯格说。

不少老板会祝福离职的职员,看上去一团和气,布隆伯格则正好相反。

他说,这类人的离开让留下的人处境愈加艰难,假如他们投靠角逐对手,大伙就成了敌人,大家应该衷心地、诚挚地期望他们失败。

基于如此的逻辑,布隆伯格绝不第三雇佣那些由于非家庭缘由离职的人。

假如大家让叛徒回来,大家该如何面对当初留下来的人。

对离职职员刻薄的布隆伯格,对留下的职员异常温暖。

他提供远高于同行的薪资,在全球租用最好的写字楼。

他还取消私人办公室,所有人在一个开放地区办公,包含他一个人。

他鼓励职员尽情发挥创意,成功了功劳归职员,失败了骂名由他背。

布隆伯格的信念是:人分两种,自己人和外人,大家应该善待自己人。

对待顾客,他也是这样。

为获得订单,不少老板总是给那些最狡猾的顾客最大的打折;布隆伯格则根本不想跟这种顾客做买卖,他把这种顾客称为坏顾客,他永远不会给坏顾客好颜色。

他说善待坏顾客的后果是,坏顾客不会感激你,好顾客却感觉让人骗了,整个价格体系因此崩溃。

布隆伯格永远善待好顾客,假如有两家顾客购买终端机,一家只有5个人但购买5台,一家有上千人但只买100台,他会给前者更大的打折。

7、钱太多需要捐出去!2010年盖茨和巴菲特发起捐赠承诺行动后,布隆伯格做出承诺,要在将来数年里把我几乎所有些净资产捐出,或者留给我的基金会。

这之前,他已经大举捐款。

2009年,他捐出2.54亿USD,用于资助纽约文化艺术进步事业和减少贫穷国家交通死亡等项目;2011年,他又向超越煤炭运动捐赠5000万USD;2015年再向盖茨基金会捐赠1亿USD。

当纽约市长的12年里,布隆伯格每年领1USD年薪,年年捐出千万USD级的善款。

有统计称,他的捐赠已经超越25亿USD。

尽管已经捐了那样多钱,将来还将捐更多,但布隆伯格不喜欢宣扬我们的动机有多么崇高。

他说,富人的现实烦恼在于能花掉的钱有限。

你也不可以把钱带走,只能把他留给其他人。

你唯一能做的是决定在什么时间,给什么人,捐多少钱。

布隆伯格第一考虑的是家人,他和老婆早已离婚,但仍维持友好,他们育有两个女儿。

他给孩子们创办了一个信托基金和一个慈善基金。

前者的金额较少,主要供孩子们工作前生活,及工作后暂时救济。

这以外,两个女儿需要靠工作养活自己和他们的家人。

布隆伯格感觉留太多钱给家人一般会引发悲剧:家人不是展开争产大战,就是变成纨绔子弟,还会让人骗子们盯上,最后身无分文,又无力谋生。

他见过不少类似的豪门悲剧,他说,这类家伙还不如生前就把钱烧掉。

把钱全捐出去之前,布隆伯格也用足了它的价值。

他先后加入过民主党、共和党,然后又退出共和党,然后又加入共和党。

英国《金融时报》因此评论:只有像布隆伯格那样有钱的人,才能以他这种方法藐视政治党派。

这也是他能以企业家的管理方法重塑纽约的重点。

由于他太有钱,可以不受竞选资助者和党派的左右,也有人说他是最有权力的市长。

2013年12月的最后一天,这位最有权力的市长从地方上离任。

走出办公室后,他刷卡乘地铁回到上东区豪宅,上任第一天,他也是乘地铁去的市长办公室。

而且,用的是老年人打折卡。

 
关键词: 财富资讯
 
[ 创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就要加盟网 - 招商加盟,加盟好项目,小本创业,2020最有前景的创业项目